古代曾經(jīng)用貝殼作為貨幣來使用。當時腦袋里就閃過了一個念頭, 如果這個貝殼能夠作為貨幣買東西, 那我跑到海邊去撿一大堆回來。那不就暴富了嗎?
貝殼作為貨幣來使用, 其實需要具備這么兩個前提條件。首先, 在貝殼作為貨幣的那個年代, 比如說商朝, 絕大部分的國土都在內(nèi)地。在交通非常落后的年代, 一個人他要從內(nèi)地跑到海邊, 然后撿到貝殼再運回來。中間所耗費的時間、精力、運輸成本, 遠遠大于貝殼本身的價值。
古人就把貝殼具象化變成了一種圖騰, 也就是各種抽象的圖案, 裝飾到各類工藝品和這個建筑的裝飾紋理。所以古人一直把這個貝殼當成是一種很珍貴的寶物。所以我們在漢語詞匯中有一個詞大家經(jīng)常用到, 叫做“寶貝”。這個詞指的就是名貴的、具有貨幣交易性質(zhì)的貝殼, 后來一直沿用下來。
在我們的漢字中就有很多跟財富相關(guān)的字, 都跟這個貝殼有關(guān)系, 比如說漢字中的財富的財字, 它左邊就是一個貝字, 還有販賣的販, 左邊也是個貝字, 還有貨品的貨, 下面也是個貝字。另外包括或購買的購, 賬單的賬、消費的費等等都跟貝殼有關(guān)。甚至包括我們現(xiàn)在見到喜歡的東西和人也叫寶貝。所以我前面講海螺、貝殼這些物品, 它象征財富就是這樣由來的, 是有一些文化背景的。
《貝殼有畫說》繽紛開課,在華強北領(lǐng)略海與貝的絢爛多姿
冷風(fēng)蕭瑟的冬日,不必去見大海,也能感受海的浪漫。2024年11月23日,在華強北博物館舉辦的《貝殼有畫說》體驗課堂就帶領(lǐng)現(xiàn)場觀眾領(lǐng)略了海洋與貝殼的絢爛多姿。
2024中國海洋經(jīng)濟博覽會開幕在即,誠邀您共享藍色經(jīng)濟
2024中國海洋經(jīng)濟博覽會(以下簡稱“海博會”)將于10月31日-11月2日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(主會場)和深圳機場游艇碼頭(分會場)煥新呈現(xiàn)。